极地研究 ›› 2020, Vol. 32 ›› Issue (4): 494-503.DOI: 10. 13679/j.jdyj.20200064
武业文1 刘瑞源2 张北辰2 胡红桥2 慈颖3 姜明波4 吕建永1
Wu Yewen1, Liu Ruiyuan2, Zhang Beichen2, Hu Hongqiao2, Ci Ying3,Jiang Mingbo4, Lv Jianyong1
摘要:
利用太阳活动低年2007—2010共计4年的COSMIC(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, Ionosphere, and Climate satellite)掩星观测数据, 在修正地磁纬度-磁地方时标系下(地磁坐标系), 计算了极区电离层平均电子含量(mPEC)表征极区电离层的世界时(UT)变化特征。结果表明地磁坐标系下南北极区电离层UT变化特征明显, 主要是由于极区的太阳光致电离区域随UT变化所致。以mPEC表征的极区电离层电子密度UT变化规律呈正余弦型, 在南北极约有12小时的相位差; 南极的UT变化强度要大于北极, 约是北极的2~3倍, 这些特征主要归因于地理轴与地磁轴的夹角在南极大于北极。通过与地理纬度-地方时坐标系下mPEC的UT变化特征对比, 发现地磁坐标系下的UT变化强度更大, 原因是地磁坐标系下极区电离层的UT变化是太阳光致电离叠加水平输运调制共同作用的结果, 而地理坐标系下极区电离层UT变化主要由水平输运产生。